濟安財富投資者教育活動專題:明規則、識風險,理性投資戊戌年
在國內資本市場中有眾多的中小投資者,其中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投資經驗不足,尤其熱衷于高風險的股票投資,對可能遇到的投資風險知之甚少。要培育廣大投資者投資者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觀念,提升投資知識提升風險防范意識的水平,處理有關部門的宣傳教育,更需要投資者自主培養風險防范意識,理性投資從自身做起。了解以下幾點,說不定會在您日后的投資過程中有所幫助。
首先要增強對違法違規金融產品廣告的識別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了解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判斷自己看到的金融產品廣告是否存在違規宣傳的內容,是否存在承諾保本保收益、夸大收益、對未來業績進行預測、使用“最佳”、“最優”等誘導性文字等等,還有在宣傳材料中是否有相對應的“風險提示”內容。
其次,投資者應當了解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之相匹配的金融產品,投資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選擇理性投資就是對自身權益的最大保護。如今市場上存在“聽別人推薦”和“隨大流”的現象,使得很多小白投資者對周圍獲得收益較高的投資者存在“崇拜”和“追隨”的心里,這是投資者缺乏風險意識的表現!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盲從他人而罔顧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非但不能降低投資風險反而可能給自己的投資帶了更大的損失,因此投資者應該學習掌握相關投資知識,選擇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金融產品。
再次,投資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可依賴于社會各類的公益化的投資者教育基地,在以中國證監會為主導,各大金融機構的基金配合的大環境下,我國已經成為建立國家級投教基地29家及一大批省級教育基地。這些基地既有實體基地,也有互聯網基地,光大投資者可以隨時來這里學習證券的投資基礎知識,提升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
最后,要多關注監管部門對違法違規案件的處罰,以史為鑒。之前出現的浙江久好忽悠式重組,慧球科技1001奇葩議案,龍薇傳媒虛假陳述,佳電股份財務造假,山東墨龍業績變臉等并購重組,同花順傳播誤導信息,曾改雄編造傳播期貨市場不實信息等案件都是典型的無視監管紅線,挑戰法律底線的違法違規案件。作為經驗不足的投資者,應多看一看監管部門對過往違法違規案件的治理結果和通報情況,不斷提高自己的甄別能力和風險辨識能力,規避“跟風炒新”、“炒小”和“炒殼”的投資風險。
總之,投資者應當深刻認識到理性投資的重要性,積極樹立理性投資理念,明規則,識風險,理性投資,從我做起。